西安,東密祖庭青龍寺
簡介
青龍寺,又名石佛寺,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密宗祖庭,唐朝佛教真言宗祖庭。青龍寺位於西安市城東南的樂遊原上。唐時為長安延興門內新昌坊。
該寺建於隋文帝開皇二年(582),原名“靈感寺”。
唐龍朔二年(662)復立為觀音寺。景雲二年(711)改名青龍寺。
歷史沿革
青龍寺位於陝西西安市城東南鐵爐廟村北的樂游原上,從大雁塔向東北方向1.5公里即可到達。該寺前身是靈感寺,唐武德四年(621)寺廢。據傳,龍朔二年(662)城陽公主患病,蘇州和尚法朗誦《觀音經》祈佛保佑得愈,公主奏請複立為觀音寺。景雲二年(711)改名青龍寺。唐會昌五年(845)禁佛時寺廢。次年又改為護國寺。大中九年(855)長安左右兩街添置寺院八所,該寺又恢復本名。北宋元祐元年(1086)以後寺院廢毀,地面建築蕩然無存,殿宇遺址被埋沒地下。青龍寺是唐代密宗大師惠果長期駐錫之地。日本著名留學僧空海法師事惠果大師于此,後成為創立日本真言宗之初祖。著名的入唐八家,其中六家(空海、圓行、圓仁、惠運、圓珍、宗睿)皆先後在青龍寺受法。
青龍寺地處地勢高峻、風景幽雅的樂游原上,極盛于唐代中期。當時有不少外國僧人在此學習,尤其是日本僧侶,著名的“入唐八大家”中的六家:日本的空海、圓行、圓仁、惠遠、圓珍、宗睿就受法於此。尤其是空海(號弘法大師)拜密宗大師惠果為師,學習密宗真諦。後回日本創立真言宗,成為開創“東密”的祖師。因此青龍寺是日本人心目中的聖寺,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祖庭。
北宋元祐元年(西元1086年)青龍寺即遭毀壞,漸不為人知曉。1963年起經過多年考古調查發掘,在址上建起新的青龍寺。寺分東西兩處,有日本捐資修建的大型仿唐建築——“惠果、空海紀念堂”,及青龍寺出土文物展室等,是許多日本遊客神往的觀光勝地。
考古保護
日本真言宗的祖師空海到華後,在此寺受學于惠果。訶陵國(今印尼爪哇島)僧人辨弘,新羅僧人惠日、悟真也曾從惠果學習密宗教法,因此,青龍寺盛名遠播海外。1973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對青龍寺遺址進行發掘。根據發掘報告,遺址有兩處,一為塔址,一為殿堂遺址。塔基正中有一直壁方炕,當是塔心的地宮部分。此塔可能是隋唐盛行的方形木塔。殿址位於塔址東側50余米處。殿址台基面呈長方形,放柱礎石夯土墩,東西五排,南北六排,中間缺少兩墩。夯土墩形成柱網狀,似為面寬五間,進深四間格局。中心減二柱部位,可能是密宗佛殿的一種特殊設置。台基東西兩側發現有呈坡狀慢道。台基北面中部有踏道遺跡,台基南面中間有露道。出土遺物有銀質及鎏金小銅佛,唐代建築材料等。罕見佛像造形
子安地藏王菩薩又稱水子地藏,其形象為僧形地藏菩薩抱著孩子的模樣。
傳說早夭的孩童因為無法善盡孝道並因他的死亡造成雙親的悲哀,無法順利渡過三途之川,只能一直待在賽河原邊被妖魔凌虐及堆著石塔婆為在世的雙親祈福;當地藏菩薩決定拯救眾生離開菩薩界開始旅行時,據說第一站到達的就是賽河原,拯救這些不斷受苦的水子們,並讓他們順利成佛。